一座桥
拔地而起 触碰云端
不仅是纪录的刷新
更是中国基建实力的生动注脚
从图纸到现实
从深谷到云端
在花江峡谷大桥
即将通车之际
我们回溯时光
翻开这座大桥的「成长日记」
见证一座桥
如何成长为一道风景 一段历史
横亘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天堑之间,花江峡谷大桥跨越“地球裂缝”,是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。大桥全长2890米,主桥跨径1420米,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,主桥跨径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、桥梁高度居世界第一,在群山之巅铸就“横竖都是世界第一”的钢铁丰碑。

花江峡谷大桥
贵州公路集团参与建设的花江峡谷大桥六枝岸主塔高262米,是花江峡谷大桥的最高索塔。施工期间,项目团队接连攻克多项难题,历经674天的艰苦奋战,最终顺利完成花江峡谷大桥六枝岸施工任务。

花江峡谷大桥六枝岸
花江峡谷大桥六枝岸主塔桩基为24根的群桩基础,超高的主塔使桩基直径达3.8米,是六安高速全线最大直径桩基,并且桩基桩长最小为50米,最深可达68米。超大直径深孔桩基施工成为建设团队面临的第一道难题。
因地制宜解决挖孔难题

利用“人工+机械”进行干法挖孔
大桥六枝岸主塔地处陡峭斜坡,自然坡度30°-45°,地形复杂,岩溶发育,施工区域严重缺水,传统机械钻孔易卡钻。项目团队创新采用“人工挖孔+传统干桩+导管浇筑”施工工艺,利用“人工+机械”进行干法挖孔,避免了传统湿法钻孔中需要大量水循环冷却和环境污染的问题;挖孔完成后,通过导管进行混凝土浇筑,确保桩基的质量。“人工挖孔+传统干桩+导管浇筑”施工工艺不仅有效解决了场地受限、缺水、环境保护等难题,还提高了施工效率,保证了桩基的施工质量。

花江峡谷大桥5号主塔桩基施工

花江峡谷大桥5号主塔桩基施工
桩基施工期间,为有效控制大孔径桩基爆破产生的飞石,确保孔桩施工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,项目团队创新研发“大直径孔口一体式覆盖平台”。重达1.2吨的“锅盖”结构既能在爆破作业时有效拦截飞石,又可在暂停作业时作为孔口防护装置,防止人员坠落,真正实现一“盖”多用,显著提升施工安全性。
“小”吊具解决吊装“大”难题
花江峡谷大桥承台桩基主筋采用94根钢筋,钢筋笼单节重量达13吨,最重节段重量达74吨,桩基钢筋笼大、长、重成了吊装过程中最不能大意的问题。经过计算,项目团队所使用的设备满足起吊要求,但钢筋笼吊装过程中,钢丝绳因受力不均,会造成吊点承受过大拉力出现吊点开焊、断裂,从而造成钢筋笼解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。


花江峡谷大桥5号主塔桩基钢筋笼安装
面对长、大、重的钢筋笼吊装难题,项目团队自制十字形吊具,由多根槽钢焊接组成直径4米的十字形结构,将多向受力转为垂直受力,有效防止吊点开裂,确保吊装过程安全可控。
加大投入 提升出渣效率

安装一台卷扬机
主塔桩基开挖采用跳桩错台施工,孔桩开挖进度很大程度受制于出渣效率。为加快开挖进度,项目将原来每根桩基1台出渣设备增加到2台。通过2台卷扬机协同作业,孔桩开挖速度从每天0.7米加快到1米,不仅显著提升了出渣效率,还有效缓解了人工装渣的劳动强度。

安装第二台卷扬机

安装第二台卷扬机施工过程
这座突破地理极限的超级工程,藏着中国基建从“攻坚克难”到“精益求精”的密码——喀斯特地貌的陡峭悬崖、复杂地质的未知挑战,都挡不住贵州公路人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”的脚步。每一个技术突破的背后,都是贵州公路人对安全与质量的坚守,每一处工程细节的打磨,都是超级工程从图纸走向现实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