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页面:首页 >新闻中心>基层动态
创新微力量 | 摄像头+数据平台,日均省电200度!

导语

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。贵州公路集团以“工装革命”践行科技创新,用“毫米级”微创新推动安全与效率升级。集团官微推出《创新微力量》专栏,聚焦一线“小装置”,揭秘巧思如何化解行业痛点。本期关注一款隧道动态照明控制系统,看它如何实现节能效益与通行安全的双重跃升。

 

在高速公路传统隧道“长明”困局中,一束“会呼吸的灯光”正在改写规则。兴义环城高速以东祥隧道为“试验场”,用一个看似简单的“跨界组合”—— “摄像头+数据平台”的联动,破解了传统隧道照明行业的顽疾。

传统困局

全时段照明 90%的电在“照亮空气”

兴义环高东祥隧道全长1669米,日均车流量较少,凌晨时段每小时只有2辆车通行,若24小时全时段开启,90%的时间将处于无效照明,日均耗电高达260度,相当于20户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量。此外,灯具因长期高负荷运转,寿命仅有2年,频繁更换带来的高额维护成本,增加运营成本。

创新突围

跨界联动 摄像头秒变“节能指挥官”

为解决这个难题,兴义环高团队开展技术攻坚,创新推出“隧道动态照明控制系统”。该方案依托隧道现有的基础设施,在隧道入口50米处加装抓拍摄像头,通过“摄像头+数据平台”双擎驱动,让照明系统“智能呼吸”:当车辆进入检测范围,卡口平台在0.3秒内将数据传输送至监控综合管理平台,触发“亮灯”机制,入口到出口灯光瞬间点亮;直至车辆驶离,灯光又恢复基本照明状态,全程无需人工干预,真正实现“车来灯亮,车走灯灭”的按需照明效果。

车辆靠近时,入口到出口灯光瞬间点亮

多元价值

成效亮眼 节能与安全的“双向奔赴”

兴义环高东祥隧道智能照明系统的成功应用,标志着兴义环城高速隧道管理向“智慧化、低碳化”迈出关键一步,实现了节能效益与通行安全的双重跃升。

车辆驶离隧道,灯光恢复基本照明状态

经济效益:系统投用后,隧道日均省电200度,耗电量直降76%,灯具寿命延长2倍,维护成本大幅降低。

社会效益:按东祥隧道单幅计算,每年可节约电费3万元,折算成碳汇量,相当于为地球种下1365棵树,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与成本控制的双赢。

目前,兴义环高计划推进隧道群及中短隧道改造,全面升级卡口平台与综合管理平台。预计升级完成后,每年可节约电费约10万元,让绿色节能从“单点突破”迈向“全域覆盖”,为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方案,进一步拓展全国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全过程绿色建设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