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8日清晨,贵州公路集团第三工程公司六安7标项目总工刘盛涛穿上前一天晚上已经熨得板正的工装,仔细整理好胸前的红色礼带,7点钟准时坐上了前往花江峡谷大桥的车。今天,他不再是钢筋水泥间穿梭的工程师,而是作为四千多名大桥建设者的代表,与各界人士一同见证新的“世界第一高桥”通车。

刘盛涛与建设者参加通车仪式
对于参与过曾经的“世界第一高桥”北盘江大桥建设的刘盛涛来说,脚下的路,他再熟悉不过;但今天的心情,却格外不同。“修过很多条路,也见证过很多次通车盛况。但今天这次,是最特别的。昨晚翻来覆去都没睡着觉,脑子里全是工地上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。”镜头前,他难掩激动。车窗外,巍峨的桥塔在晨雾中愈发清晰,如同一座丰碑,记录着过往1200多个日夜的奋斗。
通车仪式在宽阔的桥面上举行。看着眼前262米高的5号主塔,也是花江峡谷大桥最高的一座索塔,刘盛涛的自豪感油然而生。这座由他所在的贵州公路集团六安7标亲手浇筑的“擎天柱”,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。面对高墩混凝土泵送难、隧道锚出渣慢与地下结构密集等重量级施工难题,他和同事们没有退缩,而是通过自主研发的“机制山砂超高泵送技术”“多功能出渣系统”等手段硬生生啃下。此刻,这些艰涩的技术名词,化为了他向镜头介绍时最硬的底气。
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。掌声雷动,正式通车。刘盛涛脸上洋溢着建设者独有的、混合着疲惫与幸福的荣光。“从参与修建老的世界第一高桥‘北盘江大桥’,到今天建设新的世界第一高桥‘花江峡谷大桥’,我们不光刷新了纪录,更攒下了‘真功夫’。”这简短的话语,是一种对过往的传承,更是一代贵州交通建设者迈向更广阔天地的宣言。
作为第一批体验者,刘盛涛在仪式结束后,乘车驶过平坦如砥的桥面。峡谷的风掠过车窗,脚下是曾经需要绕行数小时的天堑,如今只需2分钟便可飞越。他向广大游客发出了诚挚邀请:“这个国庆假期,一定要来花江峡谷大桥看看!亲身感受一下这座‘超级工程’的气势。”
编者手记:
从565米到625米,不仅是数字的攀升,更是梦想的超越;从北盘江到花江峡谷,不仅是空间的转换,更是征服又一重天险的硬核答卷。
这一天,以刘盛涛为代表的一线建设者,见证的不仅是通车,更是天堑阻隔的改变;他代表的不仅是自己,更是无数个用青春和智慧在群山间铸就奇迹的平凡英雄。世界纪录可以被刷新,但建设者们留下的奋斗足迹和那份发自内心的骄傲,将永远铭刻在这座大桥的每一寸钢筋、每一方混凝土之中,与山河同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