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
近日,贵州公路集团第九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毕节南环6标项目,最近迎来一位“新同事”——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正式上线!这位“天空巡检员”一亮相,为项目建设拉起一张更智能、更严密的安全防护网。
巡检痛点
风险和效率的双重挑战
毕节南环6标位于毕节市朱昌镇,施工区域地貌受岩溶和喀斯特地貌影响,山峦重叠、切割较深、沟壑纵横、地形多样,地质构造极为复杂。标段全长11.98公里,包含4座主线桥梁、1座隧道及1处枢纽,沿线存在多处高陡边坡,最高达61米。

毕节南环6标钢筋房及项目周边地貌环境
传统巡检主要依赖人工进行,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巡检2~3个边坡,且需依靠手写记录和拍照来留存数据,后续再进行整理、比对和分析。这种巡检方式不仅效率低下,还可能导致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,存在“区域覆盖难、效率低、人员安全风险高、无法实现全天候监测”等安全管理痛点。
智慧破局
无人机上线 巡检so easy

无人机即将起飞 开始每日自动巡检
本次上线的“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”主要由无人值守机场、智能控制平台和超长续航多功能无人机三部分组成。系统可在-30℃至50℃极端温度和强风环境下稳定运行,支持全天候智能巡检。


无人机开展巡检
同时,配备的高性能长焦相机与热成像功能,最远可精准识别250米外的人物、构筑物、温度等远距离细节,管理人员可远程规划航线、指派任务,实时查看无人机传回的高清画面与数据,全方位掌握现场施工情况,并结合照明和喊话设备实现对风险点位的远程实时预警和快速响应,为项目破解现场巡检痛点,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。
管理升级
从“事后补救”到“事前预防”

无人机智能控制平台能够实时监控、指挥以及数据分析
“天空巡检员”不仅会飞,还会“思考”,为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手段。例如,借助无人机的高空视野,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施工现场的整体布局与动态变化,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区域;通过对重点区域进行周期性定点监测,并利用数据图像的比对分析,精准捕捉异常变化,从而实现从“事后处理”向“事前预防”的管理模式升级;运用智能识别技术,在自动巡检过程中识别车辆、人员、火灾等异常状态,主动推送预警信息,提升项目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。

灵活定制巡检路径和周期
此外,无人机具备灵活部署的优势,可根据工点实际情况进行快速调整,使复杂条件下的施工调度和“应急叫应”更加高效,让项目安全管理真正实现了——“看得清楚、管得精准、防得及时、响应迅速”!

红外热成像模式分析热源,能预警高温和火警突发状况
下一步,毕节南环6标项目将继续探索“无人机+精细化管理”的新玩法,不断解锁更多应用场景,为项目本质安全持续加码。